Sunday, 27 October 2013

慶祝國慶日系列Celebrate National Day Series/2013屹立於城 香港–台北雙城行為藝術交流

2013屹立於城 香港–台北雙城行為藝術交流Louder Than the City Performance Art Festival 2013 --- encounters between Hong Kong & Taipei

『香港』vs『台北』行動中的身體的對話(文 BY 藝術家 葉育君)

時間:2013年10月9日至13日 香港
           2013年10月23-27日 台北

台灣藝術家:瓦旦‧塢瑪、曾啟明、柯德峰、高琇慧、陳憶玲、陳佩君、葉育君、孫懿柔、丁禹仲、梅心怡
香港藝術家:莫昭如、 謝偉祺、丸仔、鄭文仔、梁偉傑、杜躍、區麗德、盧樂謙、嚴穎嘉、Project 226




贊助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台北市文化局
主辦 台灣‧水田部落、香港‧社區文化發展中心
合辦 香港‧亞洲民眾戲劇節協會

「行為藝術」為二次世界大戰後,於五零、六零年代崛起的一種藝術形式。作為藝術史上一個藝術形式的突破的可能性,而藝術家用身體力行的行為提出關於社會變遷的提問。在那個戰後重建、資本主義興起、和平與性解放...等等的背景下,百家爭鳴、萬花齊放,行為藝術可稱是當時最具前衛性、自由的一種藝術形式。

多半的行為藝術家,採取有別於一般傳統與觀眾交流的形式,在特定的某種時間或地點,運用當下身體的行為與觀眾產生共存關係。因為這種in sitesite –specific的性格,所以當「行為藝術」在行為離開發生的時間、空間後,留下的文件、錄像、攝影記錄裡,就已離開了當下的時間與空間。因此在重新面對觀眾時,制式空間氛圍的情境再現展出中,可能性與忠實度又剩下多少?因為這樣的特質,也凸顯了「行為藝術」與可進入藝術市場的其他藝術形式的區別。這或許是與資本主義的抗衡的最後一線?是藝術形式中的某種弱勢力量?或是在藝術與生活中,因此而具有了對抗社會不平現象的某種自由、獨特與崇高性?

試問:發展了五十年歷史的二十一世紀的「行為藝術」該往哪裡去?

我們僅只是提問,藝術家並不提供解答。但是可見的是,香港行為藝術,具有40年的歷史,並且緊密聯結著社會議題:無論是社會運動發生現場,對反英制時期的發聲,或作為中國民主之聲的最後一個防哨地的態度,用藝術形式去參與;台灣藝術家,在政治的陰影下輕輕地,用一種嚴肅但又輕鬆的方式,在公共空間,或是藝術空間、黑盒子劇場裡,對社會議題、自身原生的土地情感,以及生活經驗提問。這兩個來自於類似的殖民文化影響、國家認同質疑,並且充斥著社會議題的高度都市化的兩個城市,將於此次「屹立於城 香港-台北雙城行為藝術交流」中,試著在質與量上,能夠提供一個全方面的交流,讓參與的藝術家與群眾,看到歷史中以及現在進行式的全面貌。

同樣是城市中的香港、台北兩地,關於都市現象,或是都市背後的我們的社會藝術家,用一種身體力行、感官領會的藝術形式在彼此的城市產生對話。在交流中也試問,我們的城市要往哪裡去?行為藝術又可以帶領我們到哪裡?在藝術圈極少數參與者的行為藝術,是否如同我們艱難對抗強權政府的處境一般,從弱者的力量,試圖在重重的趨近市場化的藝術圈,或是不斷變異的社會,為相對弱勢的一方持續發聲?


這次「屹立於城 香港-台北雙城行為藝術交流」活動,在香港部分,七十年代重要社運/學運平台《七十年代雙週刊》創辦人之一的莫昭如(也是「香港社區文化發展中心」、「亞洲民眾戲劇協會」負責人),帶領著兩地藝術家於香港大學、浸會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嶺南大學、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辦工作坊、講座、現場行為。而在台北部分,則由台灣重要的行為藝術團體「水田部落」邀請兩地知名藝術家,到藝術熱絡的台北城,於中正高中、台北當代藝術中心、國北教大南海藝廊、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舉辦工作坊、藝術家座談、現場表演等。讓年輕學子以及一般民眾,用全方面的方式,來瞭解、深入、並且親近,甚至一起參與演出

如果說行為藝術是包含了身體、時間、空間等特質的藝術形式,藉由藝術家的身體,喚醒存在身體內部與外部世界的對話關係。就讓我們面對面,看見彼此,是如何與我們所處的現實環境來進行對話。



                                                  慶祝國慶健康操
國父健康操


國父踢足球
升旗典禮

Tuesday, 8 October 2013

游擊快炒果汁吧 Guerrilla juice bar #1


前言:
    創作源起於失聲祭第70季的表演:鄭宜蘋 Betty Apple與葉育君 的合作演出陰性聲音第二部曲-- 春』發生於躁咖以聲音為主題的咖啡廳)中的吧台空間),以廚房裡的器具為樂器,以女性書寫、針對脆弱女性所需要的精力湯補貼為內容。
 演出為兩位女性藝術家的身體聲音詩即興。聲音文本取自充滿細節交錯的生命片段。兩人將選擇與個人生命經驗關聯的物件做肢體碰觸,現場收綠與重製聲響,在聲音對流中製造現場心靈蒙太奇。



   One night band游擊式表演+台灣飲食文化+物體/電子聲音+蔬果療癒
    =游擊快果汁吧

這是一個與表演藝術家鄭宜蘋Betty Apple合作的系列表演。
表演共有四場,分別在不同的特殊空間:單車酒吧、花店、貨櫃屋、藝術空間。
運用台灣常見的現打果汁的果汁吧的形式,製作了三種針對現代女人的不同需要療癒的果汁:給焦慮型上班族的好心情工作蔬果汁(good mood vegetable juice)、公主症的公主制怒優格(Yogurt which cures princess syndrome )、欲求不滿慾女的愛情出軌奶昔(love derailment milk shake) 等療癒果汁。
打果汁的過程,結合現場聲音錄製、即時投影裝置,混合電子聲音表演,扮裝表演以及蔬果療癒的影音計畫。一個有時性感、有時慾望、有時驚悚、有時搞笑的療癒的果汁巡禮,
期待在行為表演者,以及觀者之間,達到彼此溝通以及療癒的效果。

This is a series of performance collaborated with performance artist Betty Apple.
There are four special locations involved: bicycle bar, flower shop, storage structure and art space.
Through utilizing the common method of the juice bar, three unique therapeutic juices are created to three targeted type of modern female: good mood vegetable juice to release the anxiety of office lady, yogurt which cures princess syndrome and love derailment milk shake to treat the hunger of sex.

The process of making the juice is accompanied with the background sound recording, simultaneous projection, electronic music performance, costume performance and therapeutic juice video. Together it presents a juice tournament of a shifting emphasis on sex, desire, horror and wittiness, engendering a 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process between the performers and the audience.


時間:2013年10月8日
地點:王老先生有塊地單車吧 北投吧Beerbicycle台北市北投區洲美街271號


藝術家:
Part1:游擊快閃果汁吧!-療癒性果汁(物體/電子音樂x行為x影像)藝術家Betty Apple鄭宜蘋,YuJunYe葉育君, Michelle Outram
番外篇鎮定型藥方:影像+電音Part2:Peter Nelson,Geometer (Kyle Kaplan)

現場還有Peter Nelson(Aus)帶來的鱒新力作喔!
主辦單位:台北市文化局承辦單位:instant42,王老先生有塊地單車吧策劃:葉育君